



品名
鄰苯二酸酐; 酞酐; 苯酐; Phthalic anhydride; 1,2-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anhydride; 1,3-Isobenzofurandione; Phthalandione; CAS:85-44-9
理化性質(zhì)
白色針狀結(jié)晶,有窒息性氣味。分子式C8-H4-O3。分子量148.11。相對密度1.53。熔點130.8℃。沸點295℃(升華)。閃點151.67℃(閉杯)。自燃點570℃。蒸氣密度6.6。蒸氣壓0.13kPa(1mmHg 96.5℃)。蒸氣與空氣混合物爆炸極限1.7~10.5%(193℃)。25℃水中溶解度0.9%; 在熱水中溶解較多,并生成酞酸; 稍溶于乙醚; 溶于乙醇。遇熱、明火可燃。粉塵遇明火爆炸。與硝酸發(fā)生劇烈反應(yīng)。不能與氧化銅、亞硝酸鈉共存。
接觸機(jī)會
在增塑劑、涂料、聚酯樹脂、染料中間體、苯甲酸等生產(chǎn)中應(yīng)用本品。
國內(nèi)主要生產(chǎn)廠商:大連染料廠、北京化工二廠、上海染化七廠、湖北沙市合成樹脂總廠、石家莊市化工二廠、淮陰有機(jī)化工廠、無錫焦化廠、徐州化工廠、吉化染料廠、南京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一廠、齊魯石化公司烯烴廠、哈爾濱石油化工廠、天津衛(wèi)津化工廠、天津溶劑廠、巴陵滌綸廠
侵入途徑
呼吸道,消化道及皮膚。
毒理學(xué)簡介
大鼠經(jīng)口 LD50: 4020 mg/kg; 吸入LC50: >210 mg/m3/1H。小鼠經(jīng)口 LD50: 1500 mg/kg。兔經(jīng)皮 LD50: >10 gm/kg。
屬低毒類。
臨床表現(xiàn)
直接接觸本品,可引起皮膚、眼和上呼吸道明顯刺激反應(yīng)。另可引起皮膚和肺的過敏反應(yīng)。
美國HSDB引用文獻(xiàn):
*工廠中的接觸工人偶有血痰、肺氣腫,一部份人血壓下降和輕微的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興奮表現(xiàn),也有濕疹、尋麻疹和粘膜刺激癥狀的報告。
*誤服可使接觸組織發(fā)生可逆或不可逆的改變,不會造成永久損傷或死亡,但有明顯不適。
處理
以對癥處理為主。皮膚接觸本品時,立即用清水或4%碳酸氫鈉溶液清洗。眼污染可用清水或2%碳酸氫鈉溶液沖洗。
標(biāo)準(zhǔn)
車間空氣衛(wèi)生標(biāo)準(zhǔn):
中國MAC 1 mg/m3;(1996)
美國ACGIH TLV-TWA 6.1 mg/kg(1ppm)
美國MSHA STANDARD-air: TWA 2 ppm (12 mg/m3)
美國OSHA PEL(所有行業(yè)): 8H TWA 2 ppm (12 mg/m3)
澳大利亞: TWA 1 ppm (6 mg/m3)
比利時: TWA 1 ppm (6.1 mg/m3)
丹麥: TWA 5 mg/m3
芬蘭: TWA 2 mg/m3, STEL 3 mg/m3, Skin
法國: STEL 6 mg/m3
德國: TWA 5 mg/m3
匈牙利: TWA 1 mg/m3, STEL 2 mg/m3
荷蘭: TWA 1 ppm (6 mg/m3)
菲律賓: TWA 2 ppm (12 mg/m3)
波蘭: TWA 1 mg/m3
俄羅斯: STEL 1 mg/m3, Skin
瑞典: TWA 1 ppm (6 mg/m3), STEL 2 ppm (12 mg/m3)
瑞士: TWA 0.8 ppm (5 mg/m3), STEL 1.6 ppm (10 mg/m3)
英國: TWA 1 ppm (6 mg/m3), STEL 4 ppm (24 mg/m3)
保加利亞,哥倫比亞,約旦,韓國 參照美國 ACGIH TLV;
新西蘭,新加坡,越南 參照美國 ACGIH TLV
危規(guī):GB8.1 類81631。原鐵規(guī):二級有機(jī)酸性腐蝕物品,84096。UN NO.2214。IMDG CODE 8200頁,8類。本內(nèi)容搜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